網羅新聞資訊,掌握行業標桿
2024-11-08 閱讀次數: 641
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始終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,瞄準易地搬遷移民、村鎮閑散勞動力、大齡人口等靈活就業群體,因地制宜打造“零工驛站”“零工超市”等“家門口”就業服務站,通過崗位精準對接實現快捷就業,破解“有人沒活干、有活沒人干”的供需矛盾問題,提升群眾幸福感。
閑不住!七旬老人家門口輕松“再就業”
“下樓進廠門,上樓進家門,只要手腳麻利點,一天積三四十分,每月能掙千把塊。”11月1日,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70歲的王大爺笑著說,“前幾天翻襪子攢了80積分,我去超市兌換了一壺油。”
王大爺口中的“超市”不賣貨物,居民在這里翻襪子掙積分,積分可變現,也能換商品。這是鄖陽區人社局為方便“生態敏感區、地災影響區、易遷安置區”進城群眾“家門口”就業,創新打造的社區“零工超市”。目前,該區共有社區“零工超市”55家。
張少芬是第一批搬遷入住青龍泉社區的居民。2022年4月底,社區“零工超市”開業,她成為第一批“上班族”。
鄖陽區秉著“社區周邊、居民身邊、企業旁邊”的理念,通過“社區+企業+作坊”模式建設“零工超市”,有效解決“年齡大了走不動、照顧家庭離不開、沒有手藝做不了”的居民就業問題。
享自由!留守婦女“遲到早退”掙閑錢
“在這里打工,既能掙錢,又能顧家,一舉兩得。”30歲的小林因照顧孩子不能從事固定工作,如今成為“零工超市”的“常客”。正如“零工超市”打出的標語:“零工可以掙錢,超市就是菜園。”
“你看,工廠招聘廣告上寫得清清楚楚,上班時間跟著孩子上學時間走。”在鄖陽區博雅電子廠,城關鎮興鄖路社區居民王桂蘭說,“我沒事就來、有事就走,工作自由、時間自由、進出自由。”王桂蘭上有83歲的公公,下有3個上學的孩子。每天早上,她把孩子送到學校后,趕回家給公公做早飯,9點多再去家附近的電子廠上班。下午4點半,她提前收工去學校接孩子回家。
“零散、靈活、臨時”,是“零工超市”最大的亮點。“零工超市”可以“遲到早退”,四五十歲的婦女閑時隨來隨干、有事隨時離開,六七十歲的老人不用出社區下樓就上班。通過15分鐘就業服務圈“排兵布陣”,構建“1+N”就業服務網絡,居民找工作、企業招工人“觸手可及”。
留下來!90后小伙返鄉就業“成贏家”
山區青壯年勞動力有進廠工作和外出務工的傳統,鄖陽區人社局緊盯留守人員、脫貧戶、下崗失業人員、城鎮新增勞動力等,千方百計讓他們在家鄉“扎根”。
在城關鎮城北社區的湖北豪迪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,30歲的汽車坐墊生產工小張再也不想去外地打工。“漂泊多年,沒有存款,連女朋友都找不到。”他說,“如今每月掙六七千元,能存下一大半。有了女朋友,多攢點錢結婚。”
當前,鄖陽區正大力推進“以產聚人,以城留人”的城鎮和產業“雙集中”發展,讓進城群眾“搬得來、穩得住、能增收、不返流”。在一年就業過渡期內,對區內穩定就業人員每月補貼1000元、暫未穩定就業人員每月補助800元。居民在“零工超市”做工,每月滿勤20天還能獲得200元獎金,每年有200元意外傷害保險補貼。
“零工超市”周邊有幼兒園、商場超市、消防站、社區醫院、幸福食堂等,形成較為健全的公共服務保障體系,讓務工人員“放心進城、安心居住、開心工作”。
下一步,鄖陽區將“零工超市”作為“一戶一產業工人”培訓基地,開發更多適合不同年齡段及特殊人群的就業崗位,建成群眾想要的、愿去的、解決實際就業需求的場所。(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)